你知道吗
生活/家居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更新:2017-02-07 09:48:09  手机版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估计有很多现代的年轻人不知道吧!其实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传统节日,那么三月三是什么节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1]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

  中文名 三月三

  英文名 Shangsi Festival

  别 称上巳节

  节日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节日类型 民族节日

  流行地区 广西

  节日起源 黄帝诞辰

  节日活动 祭祀黄帝

  节日饮食 五色糯米饭

  节日意义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缅怀始祖功德 设定地点 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等

  设立机构 民间

  设定时间 黄帝诞辰

  广西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来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三月三的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

  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

  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

  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

  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

  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

  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

  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

  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

  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

  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

  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

  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扩展阅读:节日饮食

  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人们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

  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

看过《三月三是什么节日》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2020年的中秋遇上了国庆,这是比较少见的。中秋节与国庆节都在2020年10月01日这一天,所以高速免费。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节放假时间?2020年......

2020年的中秋遇上了国庆,这是比较少见的。中秋节与国庆节都在2020年10月01日这一天。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节放假时间?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节......

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

2020年春运火车票将于2019年12月12日开始发售!为做好2020年铁路春运工作,国铁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运用铁路建设发展和科技创......

2020年的中秋遇上了国庆,这是比较少见的。中秋节与国庆节都在2020年10月01日这一天。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节放假时间?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节......

编辑推荐
最新文章